林忠福林德君是《重生:爷爷的孝子贤孙》中的主要人物,在这个故事中“木悦兮z”充分发挥想象,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,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,以下是内容概括:这是一场与既定命运的殊死搏斗!林忠福挥舞着信念与记忆铸就的“开天之斧”,劈向家族悲剧的根源。他能否在百年光阴中,真正改写五个孩子的命运轨迹,让争吵化为和睦,算计变为互助,病痛远离家门,孤苦化作团圆?他能否让“家和万事兴”不再只是老五林德君一家的写照,而成为整个林氏家族百年传承的基石?
《《重生:爷爷的孝子贤孙》林忠福林德君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《重生:爷爷的孝子贤孙》全集阅读》精彩片段
林德君低着头,小口小口地喝着粥,长长的睫毛遮住了眼底的情绪。
只有他自己知道,爹刚才那番话,像一股暖流,悄悄熨帖了他那颗因为母亲的态度而时常感到不安的心。
夜深了,孩子们陆续睡下。
林忠福坐在油灯下,就着昏黄的光线,小心翼翼地整理着白天挖回来的草药。
柴胡、黄芩、地黄……这些在前世记忆中后来价格飞涨的药材,如今还只是山野间无人问津的杂草。
他凭着记忆,在农闲时带着孩子们上山采挖,晾晒炮制,再偷偷拿到邻县的黑市去卖。
虽然每次只能换回微薄的收入,但积少成多,加上他起早贪黑在生产队挣工分,硬是咬牙撑起了五个孩子的学费和书本费。
“他爹,”纳延庆铺好被褥,看着丈夫在灯下佝偻着背、仔细分拣药材的身影,心里有些不是滋味,“你……你也别太累了。
德君那孩子……唉,要是真读不出,也别硬逼着,省点钱给德祥德仓……”林忠福手上的动作一顿,没有抬头,声音却异常坚定:“德君读得出来。
他比谁都读得出来。”
他想起前世,德君那双渴望读书却最终黯淡下去的眼睛,心口就一阵刺痛。
“延庆,你记住,孩子就像地里的苗,你给他什么养分,他就长成什么样。
你看轻他,他可能就真成了你眼中的样子。
你看重他,给他机会,他就能长成参天大树!”
纳延庆看着丈夫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坚毅的侧脸,嘴唇动了动,终究没再反驳。
她吹熄了油灯,屋里陷入一片黑暗,只有窗外清冷的月光洒进来。
几天后,村小学的张老师,一个戴着厚厚眼镜、头发花白的老先生,踩着泥泞的小路,亲自来到了林家。
“林同志!
好消息!
天大的好消息!”
张老师一进门就激动地握住林忠福的手,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,“你家德君!
林德君这孩子!
了不得啊!”
林忠福心里咯噔一下,面上却保持着镇定:“张老师,您慢慢说,德君怎么了?”
“县里组织的数学竞赛!
我们小学唯一一个名额,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德君去了,他……他拿了全县小学组第一名!”
张老师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,“这孩子,解题思路清晰,逻辑缜密,连县一中的老师都赞不绝口!
他们说,德君的水平,首接跳级上初中都绰绰有余!”
“跳级?”
纳延庆刚从灶房出来,听到这个词,愣住了。
“对!
跳级!”
张老师用力点头,“林同志,德君是个读书的好苗子!
千万不能耽误了!
县一中的老师说,只要通过他们的测试,可以破格录取他首接读初一!”
堂屋里瞬间安静下来。
林德祥、林德仓、林爱梅、林爱莲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,惊讶地看着角落里那个依旧安静坐着、仿佛事不关己的林德君。
林德君抬起头,清澈的眼睛里,第一次清晰地映出了林忠福的身影。
那眼神里,有懵懂,有期待,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。
林忠福看着儿子那双眼睛,仿佛看到了前世被埋没的光芒。
他深吸一口气,胸膛里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欣慰。
他走到林德君面前,蹲下身,粗糙的大手轻轻按在儿子单薄的肩膀上,声音不大,却带着千钧之力:“好!
德君,爹送你去考!
考县一中!”
他抬起头,目光扫过惊愕的妻子和同样惊讶的其他孩子,斩钉截铁地说道:“爹说过,只要你们肯读,能读,爹砸锅卖铁也供!
德君能跳级,是他的本事!
爹为他骄傲!
你们也一样,只要努力,爹都供!”
昏黄的灯光下,林德君看着父亲眼中那毫不掩饰的信任和期许,一首有些木讷的脸上,第一次露出了一个清晰而腼腆的笑容。
那笑容,像初春破土而出的嫩芽,带着无限生机。
纳延庆看着丈夫和小儿子,再看看其他几个孩子各异的神色,嘴唇动了动,最终只是默默地转身,走进灶房。
不一会儿,灶房里传来她翻找东西的声音。
她拿出一个藏得严严实实的小布包,里面是几个攒了很久舍不得吃的鸡蛋。
她默默地煮了三个鸡蛋。
一个,悄悄放进了林德君明天要带走的书包里。
另外两个,放在了堂屋的桌子上。
几天后的清晨院子里,林德仓(二十岁)正烦躁地踱着步。
他手里捏着一本翻烂了的政治复习资料,眉头拧成了疙瘩。
明年,是他参加高考的日子!
大哥金榜题名的荣耀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他心头。
他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机敏和灵活的头脑,内心深处一首坚信自己的智商并不逊色于大哥。
然而,尽管如此,他在学习方面却始终缺少一种坚持不懈的毅力。
原本,大哥早在几年前就己经具备了参加高考的资格,但由于他们所在的小村庄相对落后,教育资源匮乏,很少有人能够读到高中阶段。
因此,大哥为了确保自己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,决定再复读一年。
时光荏苒,经过一年的努力,大哥终于迎来了今年的高考。
这些年,爹娘(尤其是爹)把希望都寄托在读书上,大哥考上了,小弟更是被县一中破格录取,成了远近闻名的“小神童”,这让他倍感压力。
他渴望证明自己,渴望像大哥一样“光宗耀祖”,摆脱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,可越临近考试,心里越没底。
“二哥,喝口水吧。”
十三岁的林爱莲端着一碗凉白开走过来,小脸上带着担忧,“你别走来走去的,晃得我眼晕。
爹说,考试要心静。”
林德仓接过碗,咕咚咕咚灌了几口,抹了把嘴,没好气地说:“心静?
说得容易!
大哥是大学生了,德君那小崽子在县里都出名了!
我要是考砸了……”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,没再说下去,眼神里充满了焦虑和不甘。
十岁的林德君正蹲在院角,用小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。
他刚从县一中回来,九月开学就能读初一了。
他正在演算一道复杂的几何题,地上密密麻麻画满了辅助线。
听到二哥提到自己,他抬起头,看了德仓一眼,没说话,又低下头继续他的演算。
那份超乎年龄的沉静,在德仓看来,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嘲讽。
林忠福将这一切尽收眼底。
他磕了磕烟灰,站起身,走到德仓面前。
“德仓,”他的声音沉稳有力,“慌什么?
该看的书都看了,该做的题都做了,剩下的,就是去考场上把你会的都写出来!
考大学是大事,但不是唯一的路!
爹供你们读书,是希望你们明事理,长本事,不是非要个个都挤那独木桥!”
他拍了拍二儿子的肩膀,“拿出你平时那股机灵劲儿来!
爹信你!”
德仓看着父亲眼中那熟悉的、不容置疑的信任,烦躁的心绪稍稍平复了些。
他深吸一口气,点了点头:“爹,我知道了。”
“德祥,”林忠福又转向整理行李的长子,“东西都收拾好了?”
“嗯,爹,差不多了。”
林德祥合上藤条箱。
“到了省城,人生地不熟,凡事多留个心眼。”
林忠福语重心长,“记住爹的话,读书明理是根本。
学问要做在实处,做人要脚踏实地。
别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了眼,忘了根在哪儿。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院里的每一个孩子。
“林家是穷,但志气不能穷!
兄弟姐妹,血脉相连,走到哪儿都是最亲的人!
以后出息了,别忘了拉扯一把家里的弟弟妹妹!”
林德祥听着父亲的话,心里有些不以为然,但面上还是恭敬地点头:“爹,您放心,我记住了。”
他心想,等他在省城站稳脚跟,自然会把父母接去享福,至于弟弟妹妹……那得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。
纳延庆端着择好的菜走过来,眼圈有些红:“德祥,路上小心,到了就给家里写信……钱够不够?
娘这里还有几块……”她说着就要去掏口袋。
“娘,不用了!
我有助学金,够用!”
林德祥连忙阻止,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。
他不想再拿家里的钱,那会让他觉得负担。
这时,村支书带着几个村干部笑呵呵地走了进来,手里还拎着一块写着“金榜题名”的红绸子和一包水果糖。
“老林!
恭喜恭喜啊!
德祥给咱们村争了大光了!”
村支书嗓门洪亮,拍着林忠福的肩膀,“这是村里一点心意!
德祥啊,到了大学好好学,以后当了大干部,可别忘了咱家乡父老!”
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。
邻居们也纷纷过来道贺,夸赞林德祥有出息,羡慕林忠福教子有方。
林德祥被众人簇拥着,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,享受着这份属于他的荣光。
林德仓看着被众星捧月的大哥,又看看角落里安静得仿佛不存在的德君,再看看忙着招呼客人、脸上笑开了花的父母,心里那股酸涩和压力再次翻涌上来。
他悄悄退到院外,看着通往县城的路,握紧了拳头。
明天的高考,他必须考好!
他也要这份荣耀!
林爱梅默默地给大家倒水,收拾着客人带来的瓜子皮。
她看着意气风发的大哥,又看看院外二哥落寞的背影,心里沉甸甸的。
她知道,大哥这一走,家里的重心会更多地向二哥和小弟倾斜,她和妹妹……她看了一眼正开心地给客人分糖的爱莲,轻轻叹了口气。
林德君终于解完了那道题,满意地站起身,拍了拍手上的土。
他走到父亲身边,仰起头,清澈的眼睛看着林忠福:“爹,大哥要去很远的地方吗?”
林忠福低头看着小儿子,揉了揉他的脑袋:“嗯,很远。
但德君好好读书,以后也能去很远的地方,学更多本事。”
“那二哥呢?”
德君又问。
林忠福看向院外德仓的背影,目光深邃:“你二哥……他明年也要去闯他自己的关。
爹希望,你们兄弟几个,都能闯过去,走好自己的路。”
收音机里激昂的音乐还在响着,喜庆的气氛弥漫在小院。
但在林忠福心里,却清晰地感受到平静水面下涌动的暗流。
长子的远行,次子的高考,幼子的天赋,女儿们的未来……这个家,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。
他肩上的担子,从未如此沉重,也从未如此充满希望。
他必须更稳,更坚定地掌好这个家的舵,让每一艘小船,都能驶向属于自己的、光明的彼岸。
当晚,林德君睡梦中被一阵争吵声惊醒。
他揉着眼睛走到堂屋,只见大哥林德祥满脸不耐烦,二哥林德仓红着眼在争执。
“你别以为考上大学就了不起,不就是多读了几年书!”
林德仓怒吼。
林德祥冷笑:“我考上是本事,你有这本事吗?
别以为爹多信你几句你就真行了。”
林忠福和纳延庆在一旁着急地劝着。
林德君看着这一幕,心里有些害怕。
林忠福大喝一声:“都给我住嘴!”
他气得手都在抖,“你们是亲兄弟,为这点事吵成这样,丢不丢人!
德祥,你要有点当大哥的样子,德仓,你也别光嘴上狠,有本事就拿出成绩来!”
兄弟俩听了,都低下了头。
林忠福缓了缓语气,语重心长道:“咱们家走到今天不容易,你们要互相扶持。
以后不管谁有出息了,都不能忘了这个家,忘了彼此。”
说完,他疲惫地坐到椅子上,暗想:自己还是改变不了这一切吗?
二儿子逐渐长大,他的脾性也是越来越像前世,尤其是那说话的语气和对兄弟们的态度,难道还是改变不了吗?
不,不行。
只要我还在,我决不能让五个儿女重蹈前世的覆辙。
林德祥、林德仓对视一眼,都默默地点了点头。
堂屋又恢复了安静,可每个人心里都思潮翻涌。